杏林春秋

杏林春秋
位置: 首页 > 杏林春秋 > 正文

杏林春秋知多少|走进先秦

时间:2023-09-06   点击数:   来源:系办

一般认为,在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的历史时期,统称为先秦时期。为与上古时期区别,以夏朝的建立作为其上限(包括夏、商、周、春秋战国)。

医源于巫

由于生产力水平的改变,人们对物资需要的上升,中国社会开始进入奴隶社会。在这一时期,十分盛行占卜,人们甚至将自身的疾病也归咎于上天、鬼神的惩罚,因此人一旦得病以后就会请就会求助于巫师,请他们来做法,由此便产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巫医。

巫医是一个具有两重身份的人,既能交通鬼神,又兼及医药,是比一般巫师更专门于医药的人物。殷周时期的巫医治病,从殷墟甲骨文所见,在形式上看是用巫术,造成一种巫术气氛,对患者有安慰、精神支持的心理作用,真正治疗身体上的病,还是借用药物,或采取技术性治疗。直到现在,人们在遇到无法治愈的疾病时会请某种意义上的“大神”烧香拜服也是受到了这种文化的深刻影响,巫医对于人精神的安慰或许确实有效果,但意识终究是由存在决定,大多数疾病经巫医治疗之后并未痊愈,因此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巫与医逐渐分离,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很多著名医家更是促进了这种现象。如“扁鹊六不治”中第六条便提到“信巫不信医”,不治。

著名医家

这一时期首先要提到的一位著名医家便是扁鹊。扁鹊,又名秦越人,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他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中医四大经典之一的《难经》相传由他所著。关于扁鹊我们现代人依然有很多耳熟能详的小故事,其中最著名的一定是扁鹊觐见蔡桓公的故事。

这个小故事尤其将中医四诊之中的“望”描述的绘声绘色,另后人着实感叹于“望而知之谓之神”的神奇,可见在那个时代,中医药理论体系虽未彻底形成,但“有助于内,必行于诸外”的思想已经逐渐渗透并得到人们的认可。另外,扁鹊也曾给虢国太子开腹洗肠,在河北地区至今还流传着“捞肠沟,洗肠沟”的故事。可见中医外科在当时已经出现。

在这一时期,商朝宰相伊尹创汤液,我们今天的中药汤剂便和他这一发明有关。伊尹晚年隐居之后,作《汤液本草》一书,并且研究药性,将药物分为寒、热、温、凉四性,酸、苦、甘、辛、咸、淡六味。作为名厨的他更是将四性六味很好的运用于烹调之中,奠定了药食同源的基础。

此外,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医和提出致病的六大要素为“阴、阳、风、雨、晦、暝”。晋平公十七年(公元前541年),平公有疾,秦国使医和诊之,医和认为是由于近女色,惑而丧志,其疾如蛊,非鬼神或饮食所致。晋何又问其故,医和进一步阐释:“天有六气,淫生六疾,过则为灾,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未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这是我国古代最早提出六淫致病的论述,也反映当时对疾病病因的认识水平。

经典著作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部披着神秘的面纱影响了中国人几千年的巨著,那就是被称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的《易经》(简单来说,《周易》与《易经》是从属关系,南怀瑾先生指出《周易》是周文王在狱中研究《易经》所得,本文只说《易经》)。如果我们有幸翻开这部古老而又深沉的医学著作,肯定会大吃一惊:因为在这部书里,出现最多的不是病理,不是药方,而是“阴阳”二字——“一阴一阳之谓道”。对中医药文化有所了解的人一定会知道,贯穿中医最基本的思想就是阴阳,很多经典的中医著作中都有关于阴阳的论述,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指出:“察色按脉,先别阴阳”。除此之外,中医中的天人相应学说,顺应自然、调和阴阳、未病先防的养生原则,均源于《易经》的易理部分。

而说到阴阳二字,又不得不提到另外一部道家名著——《道德经》,其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更是明确指出阴阳是不可分割的有机的整体,阴阳之间可以相互转化,重(chong)阴必阳,重(chong)阳必阴。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璞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的主张更是对中医养生保健有很大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在这一时期,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但是阴阳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且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大道至简,中华文明追根溯源,一脉相承,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养生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人们关于世界本源、生命学说及人生现象等方面均有了客观的认识,再加上金属工具的运用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人们对生活的需求也在提高。因此在养生方面,人们则提出了主动改善个人、环境卫生,合理调配饮食等措施,并有相应制度,以加强防病保健。

例如,孔子提出君子三戒,即“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这是有关精神调摄方面的原则。并且孔子对于饮食保健也十分重视,《论语•乡党》中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即饮食,则营养丰富,脍宜细,则味道鲜美,看可以增进食欲,有利于消化。当然,此法是针对当时那个物产并不富饶的社会来说的,而对于我们当代这些过食肥甘厚腻之品的人来讲,清淡饮食,多吃粗粮,才是保持健康的有效方法。

《吕氏春秋》是先秦杂家的代表作,就养生思想而论,它是先秦诸子著作中内容最丰富的。其思想体系不仅承袭了儒、道两家的内容,也旁采了墨、法等家的学说。《吕氏春秋•尽数》说:“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辨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年寿得长焉”。这是趋利避害,顺应自然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养生原则。

除上述所提到的内容之外,先秦时期对于人们在个人卫生、导引健身、优生优育与胎教、环境卫生、药物养生等方面均有不少记载。如现存最早的、且完整的描述呼吸锻炼的《行气玉佩铭》,说明行气保健功已经形成一种专门学问。

先秦时期中医的文化可谓灿烂丰富,尤其是一些著名医家如扁鹊、伊尹对中医的发展影响深远,《易经》、《道德经》这样的恢弘巨著更是指出了中医最基本的思想,然而,这些就足够了吗?在下一篇中我们将带领大家畅游秦汉,着重介绍一个中医药理论体系当中大佬级别的存在~敬请期待哦!

Copyright © 2012 邢台医学院中医系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钢铁北路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