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中药

中医如何看待情志致病?

时间:2023-10-01   点击数:   来源:

生活中,人们对外界环境刺激会出现不同的情绪反应,中医称为“七情”,具体指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不同的情志活动。

正常情况下,喜为心志、怒为肝志、思为脾志、悲(忧)为肺志、恐(惊)为肾志。七情分属五脏,与人体的脏腑活动有密切关系,以怒、喜、思、悲、恐这五种为代表,分别属于肝、心、脾、肺、肾。

清代医家费伯雄在《医醇賸义》中指出:“喜、怒、忧、思、悲、恐、惊,人人共有之境。若当喜而喜,当怒而怒,当忧而忧,是即喜、怒、哀、乐发而皆中节也。此天下之至和,尚何伤之有?”七情作为人的基本情志活动,“当喜而喜,当怒而怒……”,不仅不会损伤身体,而且还可以达到身心和谐的良好状态。

由此可知,七情是人体对客观事物的反应。正常情况下,一般不会致病。只有剧烈、突然或是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机体自身无法调节正常的生理活动,脏腑气血功能紊乱,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七情有特定的致病特点

1.七情与精神刺激有关

七情所导致的疾病,与精神刺激有明显的关系。在整个发病过程中,病情可随着情绪的变化而变化。比如狂病,大多因为悲愤恼怒,损伤肝胆,无法宣泄,内郁化火,煎熬津液,痰火从内而生,心神被蒙蔽,神志逆乱,产生狂病。所以精神因素对于疾病发生、发展,有比较确切的作用。

2.七情直接损伤脏腑

七情过激会影响脏腑的生理活动和功能,发生病理变化。而不同的情志刺激会损伤相对应的脏腑。比如喜伤心,心伤则思想不能集中,精神涣散,精神失常。思虑过度,损伤于脾,使脾失健运,可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等症状。

3.七情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变化,五志过于极端,就会导致气机失调,出现郁滞、逆乱的情况,机体就会发病。例如节后综合征是人们在长假之后出现的各种生理或心理的表现,如在节后的两三天里感觉厌倦,提不起精神,上班的工作效率低,甚至有不明原因的恶心、眩晕、肠道反应、神经性厌食、焦虑、神经衰弱等。

4.七情与病情变化和情志波动关系密切

异常情志波动更容易影响七情所导致的疾病,会加重病情或者使病情迅速恶化。如眩晕属肝阳上亢者,一遇到恼怒,肝阳暴张,气血一起往上走,就会出现眩晕、想要扑倒在地,甚则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也就是发生了中风病。

七情影响脏腑气机

七情会影响脏腑的气机,使气机紊乱,主要的病理变化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一是“喜则气缓”。一般情况下,喜能够缓和紧张的情绪,气血和缓,心情平静而舒畅。过度暴喜,会使心气涣散,乏力,注意力不集中,懈怠,甚至失神、心悸、狂乱等。

二是“怒则气上”。怒是肝之志,遇事时愤怒或者事不遂意时,产生的激怒是一时性的,一般不会导致疾病。但是过度愤怒,长期愤怒,会影响肝气疏泄,致使肝气上逆,发为疾病。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就会出现头痛,头晕,面赤,耳鸣,呕血,呃逆,昏厥等。

三是“思则气结”。气结是脾气郁结的意思。脾之志为思,思考本来属于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如果思虑太过,脾气郁阻在中焦,水谷不能消化,导致不想吃饭、腹胀、脘痞、大便溏薄、肌肉消瘦。思发于脾,成于心,太过思虑,不仅伤及脾脏,也伤及心血,心血虚弱,没法养神,导致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等。

四是“悲则气消”。悲哀太过,往往会耗伤肺气,使人意识消沉,可出现乏力、胸闷、气短、懒惰、精神萎靡不振等症状。悲忧伤及脾脏,阻塞三焦的气机,没法运化,就会四肢萎弱、脘腹胀满等。

五是“恐则气下”。若因意外惊恐或者长期恐惧,损伤肾气,即所谓的“恐伤肾”。若是精神过于恐惧,肾气不固,就会出现骨痿、大小便失禁、遗精等。

六是“惊则气乱”。气乱说的是心气紊乱。心主血,藏神,若突然受惊,人体心气容易紊乱,气血不调,就会出现气短、心悸、失眠、心烦,甚至精神错乱等临床症状。

七情过度,危害健康

1.过喜伤心

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有高兴的事可使人精神焕发。喜是心情愉快的表现,喜可使气血流通、肌肉放松,益于恢复身体疲劳。适度的喜,能畅通气血营卫,调达精神意志,促进人体的生理功能。

但欢喜过度,则损伤心气,久则易形成气虚等体质,出现失眠、心悸、健忘、疲乏、气短懒言等症状。

《范进中举》是大家都听过的古典故事。范进50多岁仍是个童生,家中穷苦,多年考举人总是考不中,屡考屡败。在最后一次他自己都不抱任何希望的时候,却突然接到考中举人的通知,这时候他大喜过望,结果没想到,大喜之后就疯掉了。

范进就属于典型的“过喜伤心”,过喜则会使心气过度迟缓,神气耗散而不能内藏,从而形成不良体质,导致疾病发生。

2.过怒伤肝

发怒是一种宣泄,对于缓解心理压力是有益的。特别是,心中有了怒火,如果勉强压抑,不给怒气以抒发的渠道,或者敢怒而不敢言,那对于健康显然也是很不利的。同时,长期的过度愤怒同样会给健康带来伤害。

生活中,有的女性在生理期的时候比较容易发脾气。因为女性是以血为主,以肝为先天,当女性进入月经前期和月经期间时,“血行于下,气浮于上”,由于气血不平衡,气有余便是火。所以,这期间的女性易发怒,此时家人一定要给予她们更多的关心与包容。

对于女性自己而言,在女性生理期到来的前后,一定注意调养自己的情绪,既不过怒,亦别郁闷。因为愤怒或郁怒都易伤肝,时间长了,容易形成不良体质,导致疾病的产生。

平时就容易急躁易怒、爱发脾气的人,久则易形成血瘀、阴虚、湿热等体质,容易出现皮肤干燥、易生皱纹,女性痛经、经色紫黑有块等症状。爱生闷气、容易抑郁的人,久则易形成气郁体质,容易出现惊悸怔忡,胸胁胀满,或走窜疼痛,或咽间有异物感等症状。

3.过忧(悲)伤肺

忧是因为某些事件不随人意,所产生的一种担心、忧郁、愁闷等情志反应。而悲则是忧的进一步发展,包含沮丧、气馁、意志消沉等情志反应。过忧(悲)易伤肺,容易出现全身乏力、气短咳嗽、畏寒怕冷、反复感冒等症状。久则容易形成气郁、气虚等体质。

我国古典名著《红楼梦》中的林黛玉,性情孤僻,多愁善感,满腹心事无处排解,整日郁郁寡欢,稍有不适,就暗自哭泣流泪。窃听了雪雁对紫鹃所说的“宝玉定了亲”的话后,心病加重。得知贾宝玉娶了薛宝钗,更是悲痛欲绝,在宝玉娶亲的鼓乐声中,终于满腔怨恨,焚稿断魂。

忧悲的心理感受可以净化人的心灵,并产生某种心理促进作用,可化悲痛为力量。然而,过度的悲伤就会造成健康的损害。所以,一方面不要回避悲伤的感受,要从悲伤中获得力量,同时也应及时地走出悲痛的心境,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4.过思伤脾

思,即思虑、思念,这是人体正常的情志表现。当思虑、思念太过时,就会影响人体的健康。生活中,当出现亲人离开、男女失恋或者学习、工作过度用脑等情况时,长期过度思虑或所思不遂,会损伤脾,易出现不思饮食、脘腹胀满、头晕目眩等症状,久则容易形成气虚等体质。

思是一把双刃的剑,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经常的自省和思考,及时的梳理问题和心情,带来诸多有益的收获,从中体验到快乐。但思虑过度,损伤脾脏,就会形成不良体质,影响健康。

5.过恐(惊)伤肾

恐是因精神过度紧张而产生的胆怯;惊则是突遇事情变故,导致精神上的紧张,如突临危难,突然打雷等。适当的惊险体验,可以锻炼人的胆量,也助于舒缓心理压力。但是,当外界的惊吓刺激超出了人的心理承受能力的时候,就会对健康带来危害。

生活中,有些人一旦遇上大场面,就会着急往厕所跑,这是由情志所导致的恐(惊)伤肾,“肾气失固,气泄于下”的缘故。

当一个人过度惊恐的时候,其肾气的固摄功能就会降低,就容易出现大小便失禁,所以老年人应当注意避免惊恐。还有一种是特禀体质,易对过敏原(药物、花粉、尘螨、海鲜等)产生惊恐情绪。

总的来说,人体是一个极其复杂的有机体,有着七情六欲,正常的情志活动,对身心健康是有益的。但情志失调时,会引起人体内阴阳的失衡,形成不良体质,从而诱发疾病。所以生活中,应对外界刺激,要学会“反应适度”。


Copyright © 2012 邢台医学院中医系 All Rights Reserved 

河北省邢台市信都区钢铁北路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