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是我国人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临床诊疗核心是“辨证论治”,但由于缺乏统一和规范的治疗方案以及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中医临床诊疗行为存在较大差异。这种情况使优秀的诊疗技术难以推广,使中医的科学性受到一定质疑。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西医结合在诊治AMI及相关的基础及临床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80年陈可冀及国内众多专家制定了冠心病及AMI辨证分型的试行标准,为今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奠定了基础。广东省中医院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团队(下称“团队”)是全国中医院最早开展冠心病及AMI介入手术、最早成立胸痛中心、最早开展AMI再灌注后中医药研究的团队。
团队在2011年牵头制定了AMI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及疗效评价研究,证明了中西医结合临床路径能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和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改善AMI预后。自2014年成立国医大师陈可冀院士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以来,团队一直致力于传承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制定心肌梗死规范化诊疗方案。2014年发布了我国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首次提出了全面、系统及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得到国内专家认可,体现中西医结合防治AMI的优势。
2015年由陈可冀院士与我牵头,成立全国“心肌梗死中医药防治联盟”,推广中西医结合规范治疗方案。2018年由陈可冀院士、葛均波院士和我共同牵头,联合国内众多中医、西医、中西医结合、标准化及方法学领域专家,制定并发布国内首部《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下称《指南》),填补学术空白,实现由专家共识到指南的跨越式突破。《指南》发布后不仅得到了陈可冀、葛均波、张伯礼、张运及吴以岭等院士专家的肯定,且具有重要的影响力;《指南》英文版在SCI期刊发表,标志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走出国门,得到国际的认可。2023年《指南》作为团体标准通过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及中华医学会联合发布并全国推广,标志着《指南》得到中西医结合标准化工作的认可,作为标准推广和指导临床实践。同年《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指南》获得广东省地方标准立项,进一步推动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健康管理方案的规范化和标准化,促进其传播和影响范围的扩大。
在陈可冀院士的指导下,笔者带领团队成功运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救治2例百岁心肌梗死老人,多次举办“心血管病·南北交融:陈可冀院士学术思想传承大会”,开展《益气活血化痰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关键技术体系创建及临床推广应用》项目获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转自中国中医药网)